第(3/3)页 庆云情知不妙,也不再试探,拉开了门带着人一股脑儿全冲进了房间。 “纯陀姐姐,别叫了,是我们。” 元纯陀听出是庆云,心中镇定稍许,她指着窗口问道,“刚才,是,是你吗?” 庆云点了点头。 元纯陀立刻双颊飞红,乖乖不再言语。 她刚才其实也听见窗外有异动,只是黑灯瞎火啥也瞧不见,正想捅破窗户纸打眼往外面瞧一瞧,结果就闹了这一出。 这时候财迷老道也听见了动静,赶了过来。 虽然众人都是一身黑衣,但回来的时候人数多了一个,不用介绍,想来便是得手了。 李诡祖心中固然欣喜,却也来不及叙旧,立刻向诸人吩咐道: “刚才赤松观的人已经来过。看到我们都是幂磾部的人,又有同伴重伤,便未起疑。可是现下元郡主一叫,估计又要将他们引来。你们快藏起来,由我们来应付。” 庆云等人分头躲进了老道人和胡商的房间,李诡祖又向元纯陀授计,等一下需如此这般这般…… 》》》》》敲黑板时间《《《《《 “劫”这个概念在文中已经提到了许多次。 之前曾经说过,渡劫的劫并非佛教概念,是本土道家说法,切不能混为一谈。 证据呢,就在官史《魏书》之中。 我们知道,佛教内传在南北朝时期已初具规模,因此这个时候的史书记载就是最好的证据。 《魏书志二十释老》明确提到: 道家之原,出于老子……齐祠跪拜,各成法道。有三元九府、百二十官,一切诸神,咸所统摄。又称劫数,颇类佛经。其延康、龙汉、赤明、开皇之属,皆其名也。及其劫终,称天地俱坏。 这里明显的说道,道家所说劫数与佛经类似,但有区别。 而在南北朝时期,关于佛经劫数还没有权威经典诠释。目前可见的最早书面表达是《神山寺碑序》中所记:天地始终,愆长不极,劫数沙尘,寂寥谁辩。 碑中当中的劫数,便是佛家所谓劫数,是一个数量词,与道家渡劫之劫意义完全不同。 而且在《魏书》之前,道家已经在使用劫这个概念了。 比如《淮南子》: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,形有所劫也。 以及《抱朴子》:意为射既在六艺,又可以御寇辟劫,及取鸟兽,是以习之。 《抱朴子》文中辟劫之意与道家渡劫之意所指相同,都是指劫难。 现在结果已经很清晰了,说“渡劫”是道家从佛家引入的那些“专家”,其实都是文化投降派,言必称华氏,跪拜雅力安。 切勿任之引导大众喉舌。 /74/74996/32188263.html 第(3/3)页